返回

和离后,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65章 废后争端(三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
 

她姚舒月宣诏入宫的仪式,还没一个六品司业嫁女风光。 姚皇后只觉得心中愤懑升起,“臣妾怨过这些,但后来就不怨这些小事了。” 姚皇后嗔道:“臣妾怨过很多人,可臣妾最怨是您和官家。” 柳太后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看向怨她的姚皇后,“你怨吾?” “你的中宫之位,吾给你的,你的尊贵荣华,也是吾给你的。” “你无才无德,蠢笨狠辣,又不贤不顺,只知拈酸吃醋,不思勤修己身,管束嫔妃。” “是你没有才能赢得该有的中宫之尊,是你没有本事得到中宫的体面,你怨得了谁?” 姚皇后长眉微弯,眼眸漫上委屈,“臣妾初入宫廷,什么都不懂,臣妾问您,您什么都不教,反而是一顿数落。” “臣妾办宴会,只是记不住王太妃和杨太妃的饮食忌讳,您就当着众人面前说臣妾无能。” “官家声色犬马,宠爱嫔妃太过,不爱惜身体,臣妾规劝,官家恼怒,您没有帮着臣妾,您却说臣妾没有本事。” “张美人张扬,言语不敬臣妾,臣妾依宫规处置,您和官家却说臣妾善妒狠辣。” 姚皇后的声音变得更加憎恨,“您和官家不爱臣妾这个皇后,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给臣妾。您和官家都不敬着臣妾,上行下效,那些宫妃、宗妇谁会尊着敬着臣妾?” “您的错不算大,错更大的是官家,臣妾是他的妻子,臣妾满心欢喜地为他做好一切,他视而不见,臣妾受委屈的时候,他听而不闻,装聋作哑。” “姚舒月!”柳太后眼眸生出不喜,拍案震怒,“你果真不贤不顺,目无君上!” 姚皇后澄净的杏眼升起几许嗤笑,“臣妾眼里有君上的时候,他看不见,现在臣妾眼里没有君上了,他看不看得见,无所谓,不重要了。” 王嬷嬷瞧了太后的脸色,还是大着胆子又近前,温声提醒,“净妃,不可口不择言哪。” 官家执意要废后,太后娘娘她也拦不住啊。 姚皇后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,“我与官家本就没有情分可言,还管什么口不择言。” “今日有嘴还能说来,明日无嘴,想要说却也没人听得到了。” 姚皇后抬手,把眼角的眼泪向上擦掉,走近太后,在太后一旁的位置坐下,正眸凝视太后,无畏无惧。 “婆母,儿媳问您一句,若我真的如此蠢笨善妒,无才无德,不贤不顺,您还会选我为后吗?” 柳太后出神愣了一下,姚皇后这是在问她有没有把她当作真正的儿媳。 要是她真心把她当作儿媳,就不会不给她尊重,就不会在外人面前指责她的不是,就不会把她贬得一无是处。 姚皇后把废后诏书推到柳太后面前,坦然笑了笑,“太后娘娘,臣妾不要这废后诏书,也不要长乐宫,请您同官家说一声,给臣妾一份离婚书,让臣妾永永远远与这宫廷断了干系。” “我看你真是疯了!”柳太后豁然而起,眼眸的姚皇后就像个疯癫婆,没有半点理智。 “官家娶亲,从来没有离婚的,要么是废后为妃,要么是废后打入冷宫。” “既能娶亲,为何不能离婚?”姚皇后腾地站起来,双眸凌厉地盯着柳太后。 “臣妾是如何被废的,太后娘娘不清楚吗?” “臣妾是您册立为后的,您把着朝政,官家想要亲政,就处处看臣妾不顺眼。” “官家利用臣妾和商美人做局,让臣妾一巴掌呼他脸上去,他好顺理成章地废后。” 她好几日后才明白个中缘由,官家也是无情,把结发妻子挡枪使。 不爱就不疼惜,不疼惜就不会在乎,不在乎就不会在意,可以随意利用拉踩。 “臣妾好好的一个女子,诗书礼仪哪样也没少修习,却被宫廷逼得没了人样,到头来还成了你们母子博弈的牺牲品。” 柳太后默然。 官家废后始末,她当然一清二楚,姚氏是她选的皇后,官家向来忤逆她,自然也就不会喜欢皇后了。 柳太后眼睫一合一张,抬步便走,“回皇仪殿。” “恭送太后娘娘。”姚皇后规规矩矩行了礼数。 柳太后出了长乐宫后,姚皇后把那废后诏书放在蜡烛上点燃,丢进了烧茶的火炉里。 柳太后回到皇仪殿后不久,下朝的官家就来了皇仪殿。 官家抬手微躬行礼,“大娘娘。” 柳太后只轻轻颔首受礼,眼睫都不抬一下。 殿内寂静得有些可怕。 “官家玩弄手段,达成了目的,还来皇仪殿作甚?” 柳太后出声打破寂静,眼里没有半分和颜悦色。 官家违拗她的意思,擅自设计废后,谏阁官员伏阁谏诤,官家置若罔闻,还将范大人等贬官到外地,这是拿巴掌打她的脸! 官家沉声片刻,才不慢不紧开口,“国不可无后,朕今日来找大嬢娘,是为立后一事而来。” “美人张氏,终温且惠,淑慎其身,宜为皇后。” 话音一落,官家暗中观察柳太后的神色变化。 柳太后抬眸睨视眼前的官家,眼神微冷,沉声道:“张氏出身微寒,资历浅,又无甚才德,不堪为后!” 官家闻言,恼得咬了一下唇,片刻之后,才温声道来:“大嬢娘,您当年也是出身微寒,张氏是农家出身,比您……” “比吾更有资格为后?” 柳太后正视任意妄为的官家,声音陡然变得冰冷。 “桑柔,传吾旨意。美人张氏不知规矩,谗言媚君,立刻杖毙;美人商氏,以下犯上,废位出宫,入洞真宫为女道士。” “臣……”桑柔还没说出口,就听到官家的声音。 “大娘娘。” 官家神色一急,“是朕执意要离张氏为皇后的,与张氏无关。” 他知道大嬢娘说一不二。 官家低头顺目,“请大娘娘饶张氏性命。”